網頁

2018年6月10日

劇本的基本觀念(下)

每個劇本都有想要表達的思想,稱之為主題或題旨。以《羅密歐與茱麗葉》為例,它表達了超越一切的愛情。世仇的兩個家族各自誕生了一男一女,兩人在舞會中相識相戀,當茱麗葉知道羅密歐是仇家的獨生子,她內心糾結地道出:「我唯一的愛來自我唯一的恨。」雖是累世之恨,卻不是無法攀越的高牆,她選擇了愛羅密歐,認為只有他的姓名才是她的敵人。換言之,世仇並未阻擋羅密歐茱麗葉的愛情,他們的愛情超越了世仇。

除了世仇,他們的愛情也超越生死。羅密歐和茱麗葉在舞會上一見鍾情、舞會後偷偷幽會、幽會後私訂終身、秘婚後瞞著家人圓房,看起來像是一對衝動派戀人,被體內的賀爾蒙催動著青春的激情而打得火熱。但,當茱麗葉聽從神父的計畫喝藥假死而躺進了墳墓,遠在異鄉的羅密歐誤以為茱麗葉真的死了而悲慟絕望,等不及地買了毒藥趕赴茱麗葉身邊,決定和她一起死。服毒自殺的羅密歐真死了以後,假死的茱麗葉藥效過了人也醒了,卻發現身旁已然斷氣的羅密歐,便拔出匕首自殺,決定和他一起死。他們兩人並未說好一起殉情,卻心意相通地、分別地做出同樣的決定,反映出他們的愛情遠非一時興起尋求短暫歡愉的激情,而是願意與對方一同出生入死的真愛。

全劇圍繞著兩人超越一切的愛情,同時也刻劃了戀人的面貌。例如愛情令人勇於冒險,就像羅密歐不顧自身安危而潛進茱麗葉家找她;例如愛情令人產生心機,就像茱麗葉為了掩飾自己愛上了羅密歐,在奶媽面前顧左右而言他;例如愛情令人不耐久候,就像茱麗葉派奶媽打探羅密歐消息卻遲遲未歸,等得她又急又氣;例如愛情令人想和對方發生親密關係,就像新婚後的茱麗葉希望羅密歐早點到來和自己圓房;例如愛情令人難捨難分,就像兩人在圓房後的次日清晨羅密歐必須動身離開茱麗葉而兩人依依不捨,最後卻不得不道別──也是永別;例如愛情和命運有關,就像羅密歐沒接到神父的計畫而不知道茱麗葉假死,在他自殺之後茱麗葉才醒過來,換言之,愛情和時機(timing)有關,時機對了,方能成就愛情。時機是命運的具體表徵。

劇本反映劇作者的世界觀。同一齣《羅密歐與茱麗葉》交給十個劇作者寫,便能寫出十種樣子。劇作者是天神,天神各有各的性格、喜好、價值觀,據以打造出各自的戲劇世界,即便屬於同一時代的莎士比亞和馬婁(Christopher Marlowe),皆各有各的世界觀。莎士比亞透過羅密歐與茱麗葉這一對,表達愛情超越了世仇與生死,也透過替兩人證婚的神父傳達了世間善惡、好壞也是「難解難分的一對」:

小小的這朵花,在它薄薄的花壁裡,
貯藏著毒性,具有毒藥般威力;
嗅著那花香,會使人氣爽神清,
吞下那花汁,就叫人昏迷不醒。
善和惡,好和壞,是難解難分的一雙,
包含在草木裡,就像在人心裡深藏。
(《羅密歐與茱麗葉》第二幕,方平譯)

這位喜歡和花花草草生活在一起的神父從花草中悟出一番道理,即使一朵小花也具有毒性,使它產生花香的同時也帶來致命的汁液。換言之,人性中的善惡好壞,是「難解難分的一雙」,善人有惡性,惡人也會做好事;同樣地,愛恨生死在人性中也是難解難分的,世仇的敵人會產生愛情,為愛情而活的羅密歐,也會為愛情而死。

劇終,莎士比亞讓兩家和解。和解,一向是莎劇中重要的內涵。不知從何時開始仇恨的兩個家族在發現羅密歐和茱麗葉殉情之後決定伸出和解之手,放下世代的仇恨。莎士比亞可以做出另一種選擇,藉兩人之死引爆兩家更大的衝突、更血腥的鬥毆,但他沒有。他讓兩家因兩人之死而通往和解,從這個角度而言,兩人之死未必是壞事,至少他們的死,解開了家族之間的死結。這也再次呼應了神父「難解難分」之說,如同花香和花毒是並存的。換言之,世仇帶來愛情,愛情帶來死亡,死亡帶來和解;凡壞()的人與事,都有好()的那一面,與之並存。

以上便是劇本的基本觀念,包括了戲劇語言、人物刻劃、情節描繪、劇作主題以及劇作者的世界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