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5月27日

劇本的基本觀念(上)

讓我為劇本下個定義:劇本是透過戲劇語言刻劃人物、描繪情節,藉以反映出題旨、思想以及劇作者的世界觀。換言之,劇本有幾個基本觀念:

劇本首重戲劇語言,包括台詞和舞台指示。劇本不是小說,不是散文,不是詩;詩有詩的語言,散文有散文的語言,小說有小說的語言,同樣地,劇本有劇本的語言,不但作為閱讀,更要供作演出,這是劇本有別於其他文類之處。劇本既以搬演為目的,其核心價值便在於言簡意賅,這四個字使劇本讀起來如此簡約,寫起來如此困難。用簡單的話表達簡單的意思很容易,用繁複的話表達繁複的意思也不難,但,用簡單的話表達繁複的意思,便須使劇作者絞盡腦汁,下足工夫。莎翁寫道:「我們叫做玫瑰的,即使不叫玫瑰,聞起來不也一樣芬芳。」短短數語表達出茱麗葉對羅密歐的愛,超越了稱呼、名姓和家族間的仇恨,可謂言簡意賅。

劇本是刻劃人物的。人物各有各的個性,若以嘴來形容,每個人物的口腔、唇形、色澤、厚薄、開闔、香臭、牙齒排列……各有各的特色。人物切忌「眾口一聲」,說起話來都是同一款,聞起來都是相同的味道。雖然玫瑰不叫玫瑰,聞起來也一樣芬芳,但不同個性的人物若聞起來都是同樣芬芳的玫瑰,玫瑰便不值得愛了。就算同是玫瑰,也有紅白之分,這點張愛玲最懂。莎士比亞寫茱麗葉的奶媽,寫她在茱麗葉母親面前解釋她已喊了茱麗葉來:「憑我十二歲那年的童貞,我發誓,我叫過她了。」莎翁筆下的奶媽,不是一派正經地道:「我叫過她了」;也非誠惶誠恐地道:「我發誓,我叫過她了。」莎翁筆下的奶媽是幽默的、舉重若輕的、愛開黃腔的,所以不但「叫過她了」、發誓「叫過她了」,更要「憑我十二歲那年的童貞」。言下之意是十二歲以後的童貞便是假的,不可靠了。

劇本是描繪情節的,關鍵在於抓出使人物動起來的事件;事件導致衝突,使戲劇高潮迭起,引人入勝。一個沒有事件的劇本很難引起觀眾的興趣。茱麗葉的堂哥Tybalt看見羅密歐居然不請自來,闖進家族舉辦的舞會,當場發飆想去揍人卻被茱麗葉父親給制止,不讓他毀掉這個寶貴的社交場子,教他忍一忍。這起事件埋下了日後衝突的種子,舞會後的Tybalt找羅密歐算帳,不見本尊卻遇見了他的死黨,原本就失和的雙方很快地吵了起來,Tybalt和羅密歐的麻吉Mercutio打了起來,後來愈打愈兇,就連趕來勸架的羅密歐都無法使兩人住手,結果Mercutio挨了致命的一劍,當場死亡,羅密歐難忍悲憤,舉劍替好友報仇,殺了Tybalt。和茱麗葉新婚才一小時,羅密歐便成了殺人兇手,死者還是和新婚妻子關係匪淺的堂哥。目睹這一幕的讀者和觀眾,無不被這起事件引爆的衝突、衝突新添的仇恨、仇恨又將如何衝擊羅密歐茱麗葉的愛情給吸引、好奇,想知道接下來的發展。最好的情節不是已知的情節,而是「想知道的情節」;劇作者若能做到這點,讓讀者或觀眾想知道接下來的發展,就很厲害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