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8年2月22日

創作之旅:背包客劇團劇本集(四)


關於言簡意賅的戲劇語言,可再舉一例說明。 

《星期一的京奧之旅》第二場有一段對話。台灣房客阿Wen和北京房東晶晶在小客廳閒聊旅行,聊起了長城、城牆上的塗鴉、中國人公德心等話題;阿Wen向沒有太多旅行經驗的晶晶提及了旅行的意義,除了欣賞美景,更能認識自己。兩人愈聊愈起勁,無意間聊起了被晶晶取名為「八國聯軍」的鞋櫃,晶晶望著鞋櫃,輕描淡寫地道了句:「以前八國聯軍踩咱們中國,現在這『八國聯軍』我一天換一雙,輪流踩。」 

這句話聽在有心的觀眾耳裡,饒富興味。中國歷史上,清廷縱容義和團興風作浪招惹了八國聯軍,簽訂了辛丑條約,被中國人視為奇恥大辱。一個虛弱衰敗的國家無法捍衛自己的領土,無力保護自己的國民,只能任由外國人恃強凌弱,予取予求,但八國聯軍後的一百年,中國今非昔比,不僅各國無法忽視其崛起,2008年更是奧運主辦國,以東道主的身分邀請昔日列強作客北京,展現自身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體育、文化的實力,向世人昭告如今中國是泱泱大國,曾被列強踩在腳下的中國已然起身也真正的站起來了。民族自信帶來了尊嚴與榮耀,中國人的面子愈來愈大,架子也愈來愈大了。 

很抱歉,以上的話只能寫在這,不能寫進劇本。這不是戲劇語言。戲劇語言必須轉化。戲劇語言必須轉為言簡意賅,以簡馭繁。換言之,戲劇語言除了基於歷史的繁複性,又得顧及語言表現的簡練性。語言欠缺簡練,戲劇便喪失生活感,只能放在案頭,成為書齋;語言欠缺繁複,便味如嚼蠟,毀於淺薄。要寫出這種簡單又富深意的台詞,必須了解晶晶是北京人,是1976年出生的中國人,對於百年前的中國恥辱有她的歷史感慨,對於百年後的中國崛起有她的現實感觸,而在歷史感慨和現實感觸之間,便以「踩」字連接二者,為二者搭橋;過去是八國聯軍踩中國,現在換中國人踩「八國聯軍」,由此點出實力的翻轉,此消彼長。 

政治實力以外,更有經濟實力。「以前八國聯軍踩咱們中國」,是歷史的、政治的、悲憤的、忿忿不平的;「現在這『八國聯軍』我一天換一雙,輪流踩」,是當代的、經濟的、神氣的、揚揚得意的,表現出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經濟成長以及小資女晶晶有錢買鞋又能一天換一雙的闊氣。換言之,這句看似輕描淡寫的台詞,體現了政治、經濟、歷史的多重意義,真正做到了優秀戲劇語言所要求的言簡意賅。

值得注意的是這句台詞並非起於兩人談論歷史,也非圍繞著歷史話題進行刻意地鋪陳,而是兩人隨口閒聊旅行和生活的無意間,由晶晶忽然迸了出來,令阿Wen乍聽之下不知如何回應,只能投以一笑。晶晶也點到為止,又去閒扯別的了。換言之,這句置於「兩人閒聊」脈絡下的語言,因晶晶說得一派輕鬆自然而顯得格外的輕,但它的輕也同時突顯了它的重;一個人能在閒聊之間脫口而出百年歷史,可見歷史之重、之沉已然深入了那人的骨子裡去。 

能深入骨子裡,才能寫好人物;人物能像這樣書寫出來,才是優秀的戲劇語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