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9月3日

反思身處的劇場環境

今年,我預計發表第五個原創劇本。過去四年,每一年寫一個劇本,再由背包客劇團演出,至今來到了第五齣。能夠連續五年發表五個劇本,既艱辛也幸運,我想把這段期間所感受到的劇場環境,如實的描寫出來。

我必須坦承,在台灣,原創劇本並未獲得應有的重視。如果不是背包客劇團──如果我沒有成立背包客劇團──我的劇本根本沒有發表的機會。我的劇本能夠上演,完全出於我個人的不甘願、不死心、不想讓劇本寫完了卻無處發表,只好自己成立劇團,自己的劇本自己演。這五個劇本,有的拿去投稿,最後也得了獎而公布於主辦方的官網上,雖然被看見、被閱讀的機會變多了,但未必有上演的機會。上演有上演的條件,至少要有劇團看了劇本以後覺得有興趣想合作,否則一切白搭,一切得靠自己。從來沒有哪個劇團看了我的得獎劇本而跑來找我,聊聊劇本搬演的可能性。我想,若非我五年前成立背包客劇團,我的劇本依然乏人問津、不見天日。

五年來,背包客劇團便是我的劇本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推手。每年的上半年,我便構思一個新劇本,從無到有,從草稿到初稿,盡量在六月底寫完;下半年,我便籌劃劇本的演出,安排製作期程,組織演出團隊,自編自導,完成劇本的發表。俗話說:「劇本不是寫來看,更是寫來演的。」惟有實際去做,方知寫劇本不易、演劇本不易,方知俗話說來容易,做起來難,而能持續五年沒有中斷的做,更是難上加難。

政府不在乎原創劇本。這麼說吧,政府不在乎文化,不在乎表演藝術,不在乎劇場的原創作品。政府口號治國,說一套做一套,經常將「創意」掛在嘴邊,也僅止於掛在嘴邊。他們喜歡說的其中一句話:「台灣最大的優勢是創意。」但,當「創意」來到他們面前,他們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每年定期藝文補助的國藝會、每年定期藝文補助的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從未因為一個劇團堅持做原創,而對它刮目相看;從未因為一個劇團持續做原創數年,而對它挹注更多的資源。如果重視創意、堅持原創的團隊苦心孤詣、努力不懈卻引不起政府的注目,獲得較多經費、較多支持,那麼為數眾多的原創者棄原創而去,又何必大驚小怪!台灣的「創意」優勢不再,被任何一個國家取而代之,又何須捶胸頓足,感慨萬千!

原創劇本演出之困難,部分來自於資金的匱乏以及提供資金的公部門,對此冷淡而漠視。當演出的票房不足以支撐一齣戲的成本,當企業贊助有限,當文化部、國藝會、文化局對於原創的冷淡而漠視的態度依舊、積習難改、觀念不變、放任演出團隊做一檔賠一檔,那麼,賠錢事小,最後消磨殆盡的會是創作者的熱情。一旦創作者失去了熱情,沒有前進的動力,對於個人、社會,對於創意的生成、產出以及藝文環境的健全,都不是件小事,更不是件好事。

這便是我連續五年發表五個原創,對於身處環境的深切感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