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8年1月3日

Messenger 讀書

隨手翻閱了《邵玉珍戲劇生涯50年》一書,作者是邵玉珍。

邵玉珍是誰?除了幾年前瀏覽她的《留住話劇歷史的表演藝術家》、知道她是台藝大教授外,我對她一無所悉,更沒看過她任何的戲劇創作,或許是好奇使我翻開這本出版了三個多月、兩百多頁的「50年戲劇生涯」,因為在台灣,有戲劇生涯的人不多,達50年者更少;達50年而又自傳出書者,惟邵玉珍也;對50年戲劇生涯的前輩孤陋寡聞者,恐惟吾也。

書名為《戲劇代表我的心》,副標是《邵玉珍戲劇生涯50年》。前者令我聯想到膾炙人口的歌〈月亮代表我的心〉,足見邵玉珍對戲劇的情真意切,全書她將求學、教書、劇團、做戲等人生各階段與戲劇的情緣娓娓道來。

邵玉珍提到曾進美國密蘇里州的Lidenwood College進修:


其中有一門課「名演員研究」,教授要我寫台灣的名演員,我利用寒假期間返台收集資料,卻找不到一本有關台灣話劇演員的專書,失望而返。我將情形告訴指導教授,她給我兩本中國大陸出版的《中國話劇藝術家傳》的英譯本。因為大陸的文化背景與台灣截然不同,我無從寫起,教授才同意我改寫美國的名演員。當時我就立下宏願,回國後一定要為台灣的表演藝術家寫一本傳記書。後來我果真達成了這個心願。(p.30)

這本傳記書便是《留住話劇歷史的表演藝術家》。1999年《留》書告成,當年立下的宏願,歷經十年總算付梓。如今,如果又有「返台收集資料」的學生要做「名演員研究」的話,已不再像邵玉珍當年那樣「找不到一本有關台灣話劇演員的專書,失望而返」,至少在2008年,找得到邵玉珍這一本。然而,放眼望去這麼多年來僅此一本,也足以失望而返了。

足以失望的還有薪傳不薪傳的問題。1983年10月「薪傳劇場」在高雄成立,邵玉珍是團員。她說:

當時取名「薪傳」,就是期待舞台藝術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薪傳劇場在人力、物力、財力與場地的缺乏下,堅持著薪火相傳的理念,克服種種困難,從無到有,從摸索方向到堅定信念……(p.143)

24年過去,當前的台灣劇團同樣面臨著「薪傳劇場」當初面臨的,同樣在「人力、物力、財力與場地的缺乏下」,同樣在「克服種種困難」,同樣在「從無到有,從摸索方向到堅定信念」,惟一不同的或許是「堅持著薪火相傳的理念」,因為現今的劇團們多少有譜,理念可以堅持,薪火未必要相傳。君不見「薪傳劇場」今安在哉!

邵玉珍說1989年她拿到碩士學位已52。如今,18年過去她應逾70,可謂從戲劇所欲之心,邁向從心所欲之年。我在書中看到一位學者50年的戲劇生涯,琳瑯滿目,也看到50年的戲劇生態,維持現狀。我不禁問,如果要經年累月在這樣的現狀下維持著、做著、兜著、依然又依然著,我會不會寧願選擇沒有如此50年的戲劇生涯?

6 則留言:

王瑋廉 提到...

力德,
這本言言正正又淒淒切切的文,
是否可轉載「每週看戲」的書評書介文章?

另,
「每週」有一個「特約作者」的虛銜,
不知你是否樂意接受,
接受後沒啥好處,就是方便我們轉劇場相關文章而無須再告知而已。

Messenger 提到...

沒問題,樂意之至,看到喜歡的就拿去貼吧!

匿名 提到...

「從小學中學的舞蹈班、音樂班,到大學的專業科系,政府花在表演藝術人才的培育和預算不能算少。但是公家團隊少,劇院通路淤塞;這些科系的年輕人藝術生涯的高峰往往就在畢業公演。」 -林懷民《跟雲門去流浪》


看了這段文字 
只能套一句辛曉琪的歌詞
「啊 多麼痛的領悟~~~~」

王瑋廉 提到...

謝謝messenger

阿霞這陣子似乎頗多領悟,
這是一種轉變的開始,
還是沈淪的表示呢...

匿名 提到...

是一種憂鬱症復發的徵兆....

naiwen 提到...

看到你"維持著、做著、兜著、依然又依然著"等等很感傷,心有戚戚.
謝謝你在我部落格上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