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在大學教書的老友碰面,被問道:「你寫劇本會不會出現『江郎才盡』的時候?我怎麼覺得我的論文寫來寫去都是同樣的題目,像是寫不出別的了,唉!」沉沉的一聲歎息聽得出他的困境,也聽得出他很在乎論文品質,努力地想要改變現況。
到目前為止,我似乎尚未遇上「江郎才盡」的時候,也可能是我的自覺性不高,明明已是江郎了卻不以為才盡,老覺得有東西可寫。不過,我沒告訴老友,寫論文和寫劇本不同;論文完稿就完稿了,但劇本完稿了還不算,還有一堆人等著看、等著演、等著搬上台。劇本除了是編劇的事,也涉及其他人,使劇本沒那麼簡單。
思考老友的問題,如果要避免江郎才盡,廣泛地閱讀似乎是個方法;除了閱讀喜歡的那些,也嘗試讀一讀較少涉獵的。如果經常窩在「同溫層」裡吸收訊息或知識,比較不易有新的想法,新的思維。相反地,不喜歡古文的人可以挑幾首唐詩,對於物理和化學無感的人去翻翻科普類書籍,厭惡政治的人不妨瀏覽川普的就職講稿,總之,跳脫原有的喜好與慣性,大膽地嘗鮮,就算讀到睡著也沒有關係,反正醒著也寫不出東西,睡著了也許能做個好夢呢。
另一個方法:寫,寫什麼都好。劇本寫不出來,總能寫寫臉書、日記吧,萬一臉書、日記也寫不出來,總能寫寫一兩句髒話,罵罵自己為何什麼都寫不出來吧。寫什麼都好,就是不要不寫。寫作這檔事,一旦停筆,筆就鈍了,如同本來喜歡打籃球卻疏於練習、荒廢許久,直到重回球場時才發現原來的手感不見了,原本會投進的球從籃框彈出來了,原本輕鬆的身體氣喘吁吁了。有道是勤能補拙,只要每天寫,一定能日起有功,而寫作和練球在這方面很相像:熟能生巧。
有一位知名編劇擔任學生戲劇競演的評審,在講評時直言其不愛看學生寫那些關於「戲劇夢想和現實」的劇本,因為寫來寫去總是「我想做戲,但現實環境好艱困」之類的老調重彈,聽都聽膩了。這點確實值得思考,但請別搞錯了重點。重點不在於別寫,而在於如何寫,寫出新意。換言之,重點不在於夢想和現實是否拉扯,而在於夢想與現實如何拉扯。提醒一下,許多劇本都是「新瓶舊酒」──酒是舊的,瓶子是新的──「如何」二字,就是新瓶。一旦換上了新瓶,便有新意了。
另一個方法:去異地旅行,將五感投入於當下。例如,搭火車離開原有的生活圈,去到不熟悉的環境晃晃,睜大眼睛看、豎起耳朵聽、撐開鼻孔聞、用雙手觸摸、用皮膚感受氣溫的變化、體溫的變化、心情的變化。拿出相機或手機拍下那些值得拍下的人與景,為旅行留下一些記錄;瀏覽每一張拍下的照片,為它寫一兩句「圖說」,以文字表達些許感受與感情,哪怕只有一點點也好。沒錯,感情與感受是重要的。生活如果沒有感情、感受,就不需要寫作了。
最後──或許是最重要的──回歸生活。對於生活的人、事、景、物、情,保持興趣與熱情;一旦有了興趣與熱情,就不怕沒有感應、沒有東西可寫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