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6月5日

架構一齣戲

本學期在中正大學中文系開設的「劇本創作實務」課程即將進入尾聲。回想期初,選課學生寫了一頁A4、題目自訂的戲劇片段,展現各自的戲劇觀與創作觀;在歷經十數週的課堂之後,於期末繳交另一份篇幅、題目自訂的劇本完稿。兩者對照,學生可自行檢閱劇本在寫作上是否更進一步,劇本是否寫得更好。

這十數週所歷經的課程,約可分為以下單元。第一是關於素養,首先引導學生了解編劇最好保持廣泛閱讀的習慣,不僅閱讀書本更閱讀生活中的每個人,所謂「讀書閱人」是也;書讀得多、人見得多、人生閱歷豐富,自然能夠充實劇本的內容。其次是勤於書寫,編劇若不勤於筆耕,就像棒球員不碰棒球和手套,因此不但要碰,還要經常碰,如此熟能生巧,定能日起有功。再其次是「五感投入」,在生活中學習打開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好好體驗生活、留意生活各個層面。編劇是一門關於「創意」的專業,而創意力便是發現別人所沒有發現、察覺別人所疏於察覺的能力,尤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給自己一些時間,讓眼、耳、鼻、口、手、皮膚等等接觸、感受新的環境,像貓一樣,敏銳地探索環境。人類總自以為優於動物,但編劇向貓學習。

第二是關於人物。首先確立劇中的主角與配角,以關鍵字為方法建立各自的性格。對於初學者而言,能把書呆子寫得像個書呆子,能把高富帥寫得像個高富帥,就算踩穩腳步,沒走偏了路。其次是清楚界定人物關係和人物間的親疏遠近。例如主角是一個崇拜父親的兒子,或是敵視女兒的母親,在動筆前就要想清楚。例如黑道老大叫小弟進房間報告案情,他們的關係究竟是上對下的絕對服從,還是較為平等甚至可以聊聊心事,都是創作人物時必須掌握的重點。

第三是關於故事。要說好一個故事,首先是時空的設定。週日中午的老公寓客廳和週六深夜的夜店舞廳,長得就是不一樣。其次是事件,也就是知道劇本的「香蕉皮」在哪裡並丟在恰當的位置;戲劇重視變化,強調人物現狀的改變與後續,當一個原本走在路上走得好好的一個人踩到香蕉皮跌倒了,人物的現狀就改變了,不再只是好好走路了,這時,現狀產生了變化,變化產生了戲劇性。更有戲劇性的是伴隨事件而來的衝突與行動,攸關故事的成敗,例如踩到香蕉皮跌倒的主角發現有人要謀殺自己,背後的指使者正是商場或情場上的宿敵,這時,主角和宿敵便有了衝突,二者便展開行動/反行動,使行動引發新的衝突,而新衝突又通往新的行動,二者不斷向前滾動,通向故事的高潮,最後,邁向邪不勝正或兩敗俱傷或同歸於盡或雙方和解等等結局。換言之,要把故事寫好,必須掌握時空、事件,精心規劃衝突與行動,明白高潮何在、結局在哪,故事才有頭有尾,才算完整。

第四是關於語言。戲劇語言分為台詞與舞台指示。前者大致分為對白與獨白,後者包括人物的肢體動作、表情、情緒等等的界定與描寫。在人物、故事沒規劃好以前,先別急著寫語言。許多人以為編劇就是寫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絕的名言佳句,殊不知這些漂亮台詞的背後,正來自於紮實的人物與故事;沒有人物與故事作為基礎,語言是起不了作用的。在劇本的架構中,語言是最後的階段,不信的話可以試試看在人物與故事尚未確立之前便貿然動筆,後果一定讓劇本變成災難。至於如何增進戲劇語言的寫作技巧,建議多讀劇本、懂得以劇本為師、分析台詞的鋪陳與言外之意,觀察台詞與舞台指示如何有效搭配……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慾望街車的一段戲〉一文。

十數週的學習,選課學生來到驗收成果的時刻。相較於期初的生澀、懵懂,但願他們更了解戲劇是什麼、劇本是什麼,在寫作上更有進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