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送行者》講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名自大提琴樂師轉行的納棺師,對於這份工作,從不得不做到欣然接受,終獲妻子的諒解,也對死亡有了更豁達的體認。
劇情沒有太多懸念,甚至,看到一半便可猜出接下來要演些什麼。除了將納棺前後所講究的固定禮儀刻畫得非常細膩以外,編導沒有提供太多的驚喜,然而,值得讚賞的是,電影的情調是悲喜交織、既熱又冷的,畢竟電影關於死亡,因此不得不悲,不得不冷,但它也說,死亡不過就是「這麼一回事」,沒那麼悲,沒那麼冷,因為有這樣出色的納棺師——對於往生者的任何細節都如此體貼入微——守護死後的價值,捍衛亡者的尊嚴,故在悲冷之外,「這麼一回事」未嘗不是喜孜孜,熱烘烘的。(火葬的話就更熱了:P)
該如何形容男主角本木雅弘的演出呢?這麼說好了,如果劇本給了他100 %的發揮空間,那麼,他的發揮至少有120 %。他在該放的時候絕不保留,該收的時候又不失神韻,他的輕鬆會留下力道,該下重拍的時候毫不手軟卻也不過火,他在本片的演出,自然又深刻,即使做為世界電影演員的表演範本,亦當之無愧。
女主角廣末涼子是很迷人的,但在本木雅弘面前,相形之下失色不少,當然,劇本可能只給了她60%的發揮空間,但如果就那60%而言,有些地方仍顯不足,例如當她親眼目睹丈夫的職業,明白了那是一份如此神聖的工作因而轉變了自己原先的偏見與誤解時,她卻缺乏了更出色及更具說服力的眼神。
雖然看到一半便知道接下來可能會怎樣,但感動並未減損。即使我已猜到飾演納棺師的本木雅弘的納棺對象,會從陌生人、友人,直到親人,但當他為父親行納棺禮,不經意發現父親手握的小石頭滑落,那場面依然是非常感人的。
《送行者》的藝術成就,絕非日本電影史上之最,但它從往生禮儀的講究,去描寫人情上的細微,既關懷更發揚了人性中的善,確實別具一格,令人難忘。
2 則留言:
我也有去看這部電影,老實說,這部電影讓我有小哭了一下,
難過的原因其實並不是電影的內容,
而是情節映照的我的人生時所連接的那份關係.
對本木雅乙的評價我也給很高,
他的眼神讓我想到在無間道裡梁朝偉看黃秋生從樓頂上掉下來的那一幕..
看這部電影很少人會不哭的吧,多多少少都會連結到自己的生命經驗。
電影演員靠的就是眼神。有一部份是後天訓練的,有一部份是天生的。這部電影真是他的代表作。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