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3月31日

評審心得分享

近來接下一個舞台劇本競賽的評審工作,讀了許多齣戲,累積了一些心得。最大的心得在於,紮實的基本功是劇本能否獲致高分的關鍵,普遍而言,參賽者的基本功不夠好。

既然這是一個關於舞台劇本的競賽,那麼劇本必須屬於舞台劇,而非其他。有些人以電視、電影的方式寫舞台劇,令我怎麼看怎麼怪。相較於影視,舞台劇沒那麼自由,時空限制較多,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時空框架中說故事、在這個有限的框架內發揮各個戲劇元素,那很可能寫不好舞台劇,甚至寫的根本不是舞台劇。

舉例而言,如果你想寫一齣三十至四十分鐘的舞台劇,我的建議是寫一齣獨幕劇,練好基本功。獨幕劇,顧名思義就是一幕到底,從頭到尾只有一幕,不換幕,以一幕作為篇幅說一個故事,最好能把這個故事說得精采。方法上,你得規劃故事發生的空間──光是這點就是技術了──使這個空間充滿故事性、人物必須在此進出,而且有進出的必要性。其次,你得安排故事發生的時間,決定一個恰如其分的「著手點」(point of attack)──這是另一個技術──讓你的故事從這個起點開始,而後中間,而後結尾。換言之,如果你不知著手點何在、不知故事從哪說起、不知空間該具備又該省略什麼,那你想寫好這齣獨幕劇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提到「著手點」,便不得不提辛約翰(John Synge)的獨幕劇傑作海上騎士(Riders to the sea),劇中主要人物四位,母親、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堅持出海而其命運如同他的五個兄弟:命喪大海。劇本並沒有從母親失去第一個兒子寫起,沒有從失去第二個寫起,沒有從失去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兒子寫起;它從母親即將失去第六個兒子──也是最後一個──寫起。這便是劇作家為這齣獨幕劇選擇的「著手點」,它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選擇,它是辛約翰的選擇。每個劇作者都有權利也有義務為劇本決定起點,決定從這個起點開始說故事,而這個決定,從評審的角度,便能初步判斷出劇作者是否用心、基本功是否紮實。

當然,你也可以不聽我的勸,將一齣三十至四十分鐘的舞台劇本切割成五、六幕或者二、三十場,讓一幕寫不到一頁A4就換到下一幕或者一場戲寫不到一頁A5就換到下一場。你絕對有自由這麼做,而我也絕對有權利告訴你,劇本會被你寫得很難看。首先,你可能不懂分幕、分場之於一個劇本的意義;其次,你可能寫的不是舞台劇。你可能用的是電影、電視、網路劇、微電影等等鏡頭式或分鏡式思維在寫舞台劇,從未深究舞台劇和它們是有分別的。

此外,由於經常被問到劇本篇幅如何換算為演出時間,在此提供兩個小撇步吧。其一,你可以計算字數,大約每200字演出1分鐘,換言之,如果你的戲要上演三十至四十分鐘,劇本字數約為6000-8000字。其二,若以新細明體12倍大字體、單行間距為基本格式──是單行間距哦──那麼寫滿一頁A4大約演2-3分鐘(當然也要看文字量,如果寫的都是啊、啊、啊等單字就另當別論),也就是說,如果你採用這款格式卻寫不足10A4,那麼你想說服我這齣戲能上演三十至四十分鐘,恐怕我很難接受。既然劇本比賽要求寫一個至少三十分鐘的舞台劇本,那麼演出時間顯然過短的劇本,自然不能入選了。

文末,倒有幾句過來人的經驗:好好生活、體會生活,多懂點人情世故,多添點人生歷練,必定有助於劇本創作。舉個例子,有一家我經常光顧的便當店,老闆娘對員工說話的嗓門之大、口氣之兇,幾乎令客人聽了抓狂,但久而久之便會發現那是老闆娘的真性情而員工知道她的個性而她也知道員工知道。因此,歹口氣未必等於生氣、未必等於不敬。但,當你──也包括我──寫劇本時,往往對於人物進行單一化、表象化、扁平式、淺碟式的理解,以致於表現不出人物的深刻。或許,當我們體會到兇巴巴不等於惡意,嘴角的微笑不代表心情好,我們的人物便能愈寫愈進步,劇本愈寫愈好了。

看樣子,這是一輩子的功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