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9月9日

你不知道的電視編劇(二)

亂改劇本者還包括配音員

在電視編劇動筆寫戲之前,要先開「編劇會議」。該會議可從兩方面予以理解,從正面而言,它確立每一集戲的方向與起迄、討論每一場內容與鋪陳、丟出ideas以腦力激盪、蒐集必要與可用的資料。以負面而言,它浪費時間、聊是非聊八卦、能從早上八點開到晚上十一點但沒必要如此冗長、還得應付一些跳tone或根本tone不合的工作者。

編劇會議開完,編劇回家寫戲。思索幾小時的台詞或者想了一晚上所經營出的笑點,在拍攝階段被刪改、修掉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對編劇而言,這些修改增刪的行徑,一律稱之為「亂改」,因為編劇的苦心與手法沒有受到應有的理解與尊重,但「亂改」又如何?一旦「亂改」成為集體的風氣,便不能稱之為「亂改」了,不是嗎?包括導演、製作人、電視台,愛改就改;演員看似只需要照本宣科,但劇本往往為了演員而改。曾有一位編劇在三更半夜被叫醒,挨了一頓臭罵:「不要寫超過三行的台詞,因為田○○背不起來!」為了遷就演員「田○○」,給他的台詞不能超過三行,然而最後,「田○○」尚未走紅便退出戲劇圈了(連三行台詞都背不起來的演員,這種下場並不令人意外)。劇組領導者為了一位爛演員,竟如此踐踏編劇的專業,而這種作為不但羞辱了編劇,也羞辱了自己。

比起配音員的胡作非為,以上只是小巫見大巫。中國大陸的配音員為了使台詞聽起來更順,居然擅自作主,硬生生將畫面中的嘴唇灌進自己的話,編劇在戲播出以後認不出自己的劇本,也不足為奇了。

從前期的製作人到後製的配音員,是否能了解編劇也是創作者?「劇本是一劇之本」的漂亮話誰都會說,但每一次的修改,尤其是不明就裡的增刪,對於「一劇之本」的建立者而言都是無情的摧殘與鞭打。一名編劇說得好:「這便如同生了一個孩子卻被要求整型,為什麼?」

一冰箱的八寶粥

為了適應環境,編劇不得不練就一些劇本修改的技巧。修劇本的理由很多,例如演員的檔期。由於演員有檔期的困難,非離開劇組不可,這時演員所飾演的角色便必須「賜死」,令角色從劇中消失。「賜死」以外,諸如車禍、生病在遠方療養、去外地工作等都是慣用的手法。

「置入性行銷」也是另一個修劇本的理由。通常,編劇寫完劇本後,製作人才會拉到企業贊助,這時,為了迎合贊助商的需求,製作人會要求編劇將劇本增加「必要的元素」;它可能是某個場景,例如廠商鎖定的美麗大橋,或者是某件商品,例如八寶粥。這時,編劇便依其需要,安排女主角打開冰箱,使觀眾看見「一冰箱的八寶粥」。這種增加特定的商業元素看似容易,但編劇通常是在完稿以後被要求回頭去做「置入性行銷」,要找出適當的人物與情節點予以安插,寫作的阻力亦不算小。

除了來自於劇組以外的各種要求,編劇也要學習適應不同的劇組文化。例如某位名製作人的團隊喜歡抽菸,很多人經常聚在一處煙霧瀰漫的環境裡閒聊酒店的故事。但對於不抽菸或不喜歡聽酒店八卦的編劇而言,如果要想混口飯吃,便要想辦法適應這些雄性動物的氣味。此外,對於寫作風格,每一個編劇團隊也不盡相同,在講究重口味的環境中去堅持自我的清淡偏好,只會跟自己過不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