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6月18日

前所未有的劇本閱讀經驗:《小地寶》(4)

《小地寶》主角是計程車司機徐大方,圍繞徐大方的其他角色包括了他的父親,一位外省老兵;他的未婚妻,一名被老爸要求男方要有房子才能嫁人的女孩;兩位原住民朋友,村落與集體安置的捍衛者,以及,因村落拆遷而提出替代方案並說服徐大方接受的黃議員。

剛開始準備角色時,導演會發給每位演員一張深黃色的麻將紙,請演員在紙上畫出角色的輪廓;只有大致的頭形輪廓,而沒有五官、身材等具體的細節。畫完後,全體演員一齊圍坐於畫紙前,人手一支顏色互異的奇異筆,寫下對於這個角色的基本認識。這時,我發現了包括我在內的每一位劇組夥伴,對於計程車司機、外省老兵、原住民、議員等角色,或多或少都有刻板印象。例如我的刻板印象有:計程車司機都會講閩南語,外省老兵大多痛恨民進黨,原住民的心思比其他族群更單純,議員到處勾結各種關係與利益……這些刻板印象或來自於報章媒體、或主觀的印象、或不夠全面的觀察、或道聽塗說、或純粹的個人直覺,總之,我們好像認識角色但又不認識角色,也可以說,我們認識的是我們自以為是的角色,而這樣的認識,其實投射出的,是我們個人的片面與不足。

當演員逐漸摸索出角色以後,導演便要求演員發展即興。角色的即興,除了原有的劇中角色以外,也包括了沒有現身但對劇中角色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例如徐大方的未婚妻的父親;這號人物要求女兒擇偶的對象要先買房,才能保障未來的幸福,因為他自己和他的父親都是無殼蝸牛,長年深受房事所苦。然而,這樣的要求增添了他女兒和徐大方的壓力,使二人不得不用盡心思以獲得房子,因此,當「小地寶」的房屋抽籤計畫出爐時,徐大方寧可冒用父親之名前去一搏,也不願白白浪費這次大好機會,但徐大方此舉,引來了更尖銳的衝突。導演在排戲時,花了不少時間使徐大方和「未來岳父」互動,要求演員發展即興。我發現這不僅幫助演員入戲,同時也為「觀眾取代角色」預作準備。前文述及,論壇劇場在戲演完以後,觀眾會自發地上台取代角色,而有些敏銳的觀眾可能會察覺到徐大方隱身於幕後的「未來岳父」是個關鍵角色,因而會上台取代徐大方而與「未來岳父」對話,試探「未來岳父」對於房事的底線。這時,台上演員必須有人扮演「未來岳父」,而扮演者便是在排練時和徐大方互動與發展即興的同一人。因此,論壇劇場的演員在面對觀眾上台時,絕非毫無準備的見招拆招,而是會先針對觀眾可能的取代方向,預作沙盤推演。

演員認識角色時,會投射出個人的片面與不足;觀眾觀看角色時,會投射出自我的見解與想像;觀眾上台取代時,會投射出自己的思考與方案。演員、角色、觀眾等等「個人」,因戲的緣故而聚合於劇場,使「個人」的片面與不足獲得補充、見解與想像獲得提升、思考與方案更加周延,而這便說明了,劇場仍可在這個已然非常個人化的社會中,保存其社會性意義。

《小地寶》原訂場次的票券已售罄,日前緊急加場:http://catt0501.pixnet.net/blog/post/6368845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