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正緊鑼密鼓地排練新戲《韶光行》。被問到了這齣戲是不是「自傳式劇本」,我答道:「是,也不是。」劇本有一部分屬於個人的生命經驗,另一部分純屬想像、純屬虛構。
我常說編劇是天神,創造一整個舞台的世界。既然是創造世界的天神,便不能不了解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天神必須什麼都懂,必須了解自己所創造的舞台世界,若不了解,便不能稱之為天神,劇本也寫不下去。既是天神,那麼被創造出來的人物很難沒有天神的自身投射,而每個被塑造出的人物或多或少反映出天神的身影。換言之,即便你寫的不是自傳式劇本,你的劇本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自傳式的,你筆下的人物和人物所身處的世界,不可能脫離你而存在。凡劇中人物的起心動念、應對進退,皆須藉由你的腦、你的心、你的筆而有了內容與形式,生命與意義。因此,你的劇中人來自於你,甚至,你的劇中人就是你。
但換個角度,脫胎於你的劇中人,又不能完全等同於你。以《韶光行》為例,說的是三位好友相約一同跨年的故事。現實生活中,我確實擁有一票同學,每年固定舉辦跨年聚會;從90年代起,我們跨了一年又一年,從青年跨到了中年,從過去到現在,未曾中斷。我們相知相惜,更重要的是相安無事,偶爾小小鬥嘴,卻從未爆發大衝突而損及彼此的友情。如果我真要寫一個自傳式劇本,那麼我們這群人其實沒什麼好寫的,因為沒戲。戲劇不是生活的流水帳,編劇也不是在寫流水帳;那些看似流水帳又能引起觀眾興趣的戲劇節目其實蘊含著編劇的匠心獨運,出於編劇對於生活的感觸,又能精心篩選出片段,或增、或減、或放大、或縮小、或鉅細靡遺、或按下不表。好的編劇是好的篩子,能分辨精華與糟粕,而能去蕪存菁。我寫《韶光行》,寫的不是我們這群人的跨年歷史,也不是未經篩選的流水帳。劇本有一部分,甚至是很大一部分,皆出於我個人的想像與虛構,和我這群朋友毫不相干,但,我努力當個好篩子,試圖篩成一齣好戲,使它變得比真實人物更有故事,比真實場景更有看頭。戲劇反映真實,卻不等同於真實,而戲劇之所以好看,不在於全真、全假,而在於真真假假,虛實交織。虛假削弱了真實,卻也提煉了真實、強化了真實,將真實反映得更動人、更令人心醉與嚮往。藉由真真假假、虛實交織,戲劇既是生活,更是藝術。
因此,當被問及《韶光行》哪個劇中人是我自己,我答道:「每個劇中人都是我,也都不是我。」
我很慶幸有此一問,因為它足以證明我的劇本是原創,而非改編。你不會問莎劇或希臘悲劇的改編者是否在寫自傳式劇本。基於上述,我會說《韶光行》是自傳式劇本,但,也不是。
PS《韶光行》值得一看,值得推薦→https://goo.gl/TLfDb8
PS《韶光行》值得一看,值得推薦→https://goo.gl/TLfDb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