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是影響中國戲劇發展的重要劇作家之一。1910年出生的他23歲寫《雷雨》,26歲寫《日出》,27歲寫《原野》,31歲寫《北京人》,才三十出頭便完成了一生中最具份量的劇本,至今仍搬演不輟。從這些劇本中,不難發現他真是個早熟的劇作家。
早熟卻也早夭──創作上的早夭。曹禺一生活了86歲,但自《北京人》起55年,他再也寫不出二、三十歲那些優異的作品,以及活在苦悶時代下的劇中人。在那四個代表作裡,他寫得出時代的黑暗、社會的腐敗,小人物的痛苦,然而在政權興替後「新中國」到來,置身於號稱日出般光明的環境下,曹禺卻再也寫不出像樣的劇本傳頌於世了。那位「當年海上聽驚雷」的曹禺死了,他再也無法透過劇本直抒胸臆,不能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新中國」再也不允許他打雷下雨了。一代劇作家收了手、停了筆,將豐功偉業留在了他二、三十歲已逝的年華。
八十多年前的《雷雨》雖已過氣,但其所揭示的寫作技巧仍值得一學。例如開場是在周家當佣人的一對父女魯貴和四鳳,前者擦拭著傢俱、熱得滿臉的油汗,後者一邊準備夫人的藥一邊擦汗。父親喚女兒:
魯貴:四鳳!
(四鳳裝做不聽見,依然濾她的湯藥。)魯貴:四鳳!
四鳳:(看了她父親一眼)喝,真熱。(走向右邊的櫃旁,尋一把芭蕉扇扇。)
魯貴:(望著她,停下工作)四鳳,你聽見了沒有?
四鳳:(冷冷地)幹什麼?爸。
魯貴:我問你聽見我剛才說的話了麼?
四鳳:都知道了。
魯貴:(一向是這樣被女兒看待的)媽的,這孩子!
四鳳:(回過頭來)您少說閒話吧!(揮扇,噓出一口氣)天氣這樣悶熱,回頭多半下雨。(忽然)老爺出門穿的皮鞋,您擦好了沒有!……
不明就裡的讀者以為四鳳對魯貴冷漠,甚至不屑理她的老爸,但如果繼續讀下去並細心些,便會發現四鳳的冷漠是因為她知道父親想向自己借錢,好去吃喝玩樂賭博,於是她「裝做不聽見」、轉移焦點去拿扇子、以「冷冷的口氣」反問、答以「都知道了」敷衍了事、更化被動為主動的教他「少說閒話」並擦好「老爺出門穿的皮鞋」。換言之,四鳳面對眼前這個愛借錢的父親,是有對策的,而且是循序漸進的。至於「天氣這樣悶熱」、「回頭多半下雨」等等貌似無意義的閒話家常,皆為精心安排的伏筆,預告即將到來的雷雨。
隨後,這場父女對話又自然而然帶出了四鳳的母親、哥哥,以及男主人周老爺的忙碌、夫人的病況、大少爺與四鳳的曖昧關係等等,換言之,劇作家以側寫的技巧,一方面揭露說話者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暗示著其他要角,手法類似於易卜生《海妲蓋柏樂》(Hedda Gabler)開場,兩個老女人(男主人的姑媽和女傭)在閒話家常的同時透露出女主角海妲蓋柏樂的挑剔個性和大小姐脾氣。
這種側寫技法,藉由一兩位對話者不著痕跡地去揭示他人的基本性格與背景,在古往今來中外優秀劇本中屢見不鮮,值得後輩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