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劇本《一個人的旅行》誕生,預定在2014年11/14至11/16,在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演出三天四場。在此分享劇本的創作過程。這是第五篇:劇情
我不只一次分享過,劇情的誕生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腦海裡已有一個很好的故事,直接拿出來組織劇情;另一種是「由人物到故事」,先從一個人物出發,想像這個人的一切,再漸漸地從他/她的身上探索、發展出故事,成為一齣戲的主要內容。
《一個人的旅行》屬於後者。我先以一個三十多歲單身女性,作為我的女主角,想像她的生活與為人(關於人物的創造,請見第三、四篇),再展開她的故事。當人物慢慢地成形,就看到其中有一點很打動我:如果她被問到「單身者的必考題」,她怎麼回答?──對於三十多歲的單身女性而言,這是很合理的──例如:「妳有男友嗎?」、「妳結婚了嗎?」如果答案是「沒有」,就會理所當然地進入下一題:「為什麼?」、「打算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喝妳喜酒?」等等之類的,言下之意是說:妳怎麼總是/依然一個人?
問一個好問題,是寫故事的關鍵。當我問「單身者的必考題」,就發現它可能是我一直在尋覓的好問題。它讓我想起一些朋友,給了一些發展劇情的靈感。例如,我想起一名女性友人曾經提起,一旦被問到,她會說「快了」,並且微笑以對;雖感不耐,仍客氣地回應對方「出於善意的關心」。換言之,她在應答時,真實的自我忽然不見了(至少在那個當下是如此),她無法坦率地告訴對方:「我不想說」,而「快了」是她所能想出最好的答案。至於「快了」以後,對方會如何追問,因人而異。少數人會從她說話的語氣中聽出她正委婉地拒答,而多數不識相者會繼續追問:「真的!多快?」
進一步言,她面對的不是個人,而是社會的價值觀。一位年過三十的女性一旦沒有步入婚姻的跡象,便被認為有其特別之處,或有難言之隱。(別自以為開明,其實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是社會價值觀的形塑者,都會好奇為何她/他是單身。)轉念一想,除了「快了」,有沒有其他說法?我列出女主角對於這道必考題的可能答案,與此同時,她有可能產生的內心獨白:
答 案──(內心獨白)
沒人要啊──(不行,這種說法太自暴自棄了)
干你屁事──(太兇了!傷害一個關心妳的人,會有報應的。)
謝謝關心,我一個人很好。──(好官腔喔,而且,確定很好嗎?)
除了結婚,不能問別的?例如工作、生活、旅行──(唉,對方是好意嘛。)
I’m
fine, thank you.──(又不是問妳how
are you?)
我不想說。──(幹嘛不說,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呀!)
……
我一直想,女主角會怎麼說?好,這就牽涉到發問者是誰。嗯……女主角的大學同學,多年不見了,兩人不算熟,已婚,是人妻人母了,有兩個小孩,一兒一女,兒子5歲女兒3歲……她們兩人在街上巧遇,「必考題」就這樣給拋了出來……
這就是《一個人的旅行》的劇情起點,後續的發展便來自於這場相遇與問答,而一切的一切,說穿了,起自於我想像出的一名女性角色、她的單身現狀,以及她可能面臨的「單身問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