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2月10日

球來就打(二壘)

凡勵志片都有一個力爭上游的角色,而這個角色在《球來就打》中是四十歲的前職棒球星烏米;原本他是職棒的當紅炸子雞,但因涉及簽賭案而退出職棒,改行賣鹽酥雞,小吃攤的生意不好,鹽酥雞乏人問津,後來一位學長介紹他到青屯高中帶棒球隊,意外地拉拔起這個沒人看好的校隊,自己也重拾棒球人的價值。

一般而言,勵志片說故事的方式大同小異:一個失意的主角,重新點燃的夢想,實踐夢想的障礙,各種障礙下的自信心挫敗,從挫敗中重新站起,一個光明向上的結局;過程有甘苦,有詼諧,有熱血,使觀眾能夠笑中帶淚,對未來懷抱某種希望。《球來就打》也不例外,烏米所帶領的高中棒球隊,外有黑道老大的威脅,內有各種球員與管理者的矛盾,內外交迫,所幸烏米挺身而出,掃除障礙,球隊最終得以邁向顛峰。

翻開劇本,我會特別注意開場戲。很特別的是,《球來就打》的第一個場景是告別式會場,有一位議員代表在致詞,懷念的對象是往生者曾國裘老先生,而台下有些人在打手機,目的是關心正在進行的棒球比賽。這場戲很吸引我,不禁細想為何以一場告別式開場。推敲之後發現,首先,它強調了棒球的確是全民運動;管你是哪個場合,即便是在告別式會場,棒球是人們心中最關心的。其次,往生者名為曾國裘,本身是一名棒球運動的愛好者與贊助者,此外,國裘與國球同音,隱約地傳達出棒球已死的意象。再其次,那位致詞的議員代表其實是某種政治人物的典型,他能為國裘(國球)做的,只是致詞、發言,如此而已。

一段看似沒什麼的開場戲,經此理解以後,變得格外有意義。它不但素描出死氣沉沉的棒球環境,也在進行某種程度的政治嘲弄。我認為這部勵志片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政治批判;如果這部片刪掉了這部份,那便與其他勵志片沒有太大不同。我認為劇作者很努力也很用心的在經營這一塊,例如設計了一名青屯高中校長,將他刻劃得像是政治人物的翻版。以下是從劇本中摘錄出的角色簡介:

趙通和:男,60歲。青屯高中校長,唯利是圖的商人,口頭禪是「就通好!」(台語)。他想經由組織高中棒球隊來騙取政府的補助款,在他腦中,「經濟發展」是他唯一的治校方針,在他的領導之下,任何政策只要能賺錢,他都能唬爛出一套看似合理的說法。

這名很像政客的校長在劇中做了一些壞事,一些蠢事;當然,在全片喜劇的基調下,他也算是某種調劑。劇終,為了「用更積極的方法改善這個社會」,他穿著市議員候選人的特製背心,來到一個靈堂前向死者家屬致意。這個安排,如同開場那位致詞的議員代表,使得全劇的首尾呼應。不同的死者,面對的同樣是虛情假意的政治人物,口口聲聲說想要為這個社會做更多事。

這種首尾呼應與貫穿的政治批判,是其他勵志片少見而《球來就打》彌足珍貴的地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