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2月3日

球來就打(一壘)

涂芳祥是我政大公共行政學系的學長,我大一時他大二,但我對這位學長的印象不深,也算不上認識,如果不是他現正從事電影劇本創作,我可能難以與他有任何交集。他在高科技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改行寫電影劇本,而我政大畢業也改念戲劇並持續劇本閱讀的習慣,因緣際會地讀到他的作品:《球來就打》。

2009上半年,涂芳祥創作本劇,後來劇本獲得新聞局的優良電影劇本獎。他在得獎感言中談到此劇創作背景:「當時,台灣棒球正處於一種否極泰來的振興氛圍,我們雖然在奧運和WBC經典賽連輸中國兩場,但職棒場上的放水疑雲已過,球員拚命地競技對抗,似乎又把球迷的心,再次緊緊地凝聚在一起了!可惜,不到一年的時間,第五次職棒放水案又再度爆發,這次,台灣的棒運,恐怕會好也不完全了……這個故事看似有趣詼諧,但其實在創作的時候,身為二十年棒球迷的我,有多次都寫到淚流不止、無法續筆。個人認為,『球來就打』這個故事,點出了台灣棒運過去四十年來的許多問題,藉由球星烏米一生的起伏,讓我們可以認真面對台灣棒球的真實面貌。希望這個故事可以順利被影像化,真的,如果你也是個喜歡棒球的人,看完這個故事,你也會被深深感動的……」

片名來自於棒球巨星陳金鋒的話。有人問陳金鋒球怎麼打,陳金鋒說:「球怎麼打......?球來就打呀!」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在劇作者心中五味雜陳。這個基本常識在黑道與不肖球員勾結而成的金錢交易大網子裡,變成一種奢求;球來就打是做不到的,必須放水才有前途、才能保命,長年下來積習難改,球迷只好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又想盡各種辦法重拾希望。因此,它是一部棒球勵志片,如果棒球是國球,那麼早該出現以國球為題材的國片了,然而獲得廣大注目的相關國片是寥寥可數的,劇本能在一名熱情的棒球迷同時又是用心的創作者手裡誕生,本身便是一件比這部勵志片更勵志的佳話。

《球來就打》去年九月開拍,預計今年暑假上映。每年都有許多作品參加劇本徵選比賽,而雀屏中選者一定是少數,而這些少數雀屏中選者被製作人或導演或金主相中而願意出錢拍成電影的,更是鳳毛麟角。稱得上是兼具實力與好運,《球來就打》是其中之一;它說的是一個高中青棒隊在一名職棒前球星來當教練以後如何力爭上游的故事,人物包括球員、球迷、校長、官員等形形色色以及這個本應單純卻利益糾葛的職棒環境。球員單純地實現夢想,竟變得如此複雜;良善的初衷在一池渾水中沾滿淤泥、難以自拔。

劇作者知道不能將令人痛心的故事說得太痛苦,因此他設計出許多令人捧腹的笑點,令全劇很流暢也很好讀。讀劇的好處之一是從文字中探究劇作者的本意,是讀者與創作者之間直接而單純的交流。聽說劇本拍出來會與原著有些出入,以更符合某些「要求」,不知涂芳祥的心情會不會也像那些懷抱單純理想的球員,冷眼以對本應單純卻利益糾葛的國片製作環境,卻仍懷抱一顆發燙的心,勇敢追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