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至今,我看了不少電影。其中,《班傑明的奇幻旅程》、《誘․惑》、《為愛朗讀》等都是我很喜歡的電影,因為從這些電影裡我看到,人不止一種樣子,人可以變成這樣子那樣子,人性是很複雜的。
對,我就是喜歡看描寫複雜人性的電影。
然而,這些電影無論在票房上及口碑上,都不如《貧民百萬富翁》。確實,《貧民百萬富翁》在各項技術條件上,幾乎做到了無懈可擊,它的劇情也很引人入勝,看起來十分過癮,我並不覺得它拍得不好,相反地,我覺得它拍得非常好,但我就是無法打從心底喜歡它。
我不斷問自己,希望能追根究底。以下,是可能的原因:
1. 男主角遠不如他的哥哥——這個亦正亦邪的角色——來得可愛。如果我是演員,我會喜歡演男主角的哥哥。男主角無法引起我的共鳴(不是演員的問題而是劇本的問題),可能是重要原因。
2. 對於人性的刻畫過份簡化。男女主角的性格與命運,像是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前者只有一個目標:「我要救你(公主)」,後者則是:「我等你(王子)來救」。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寧可去看迪士尼的動畫。
3. 男主角的媽媽為什麼會被一群狂熱的宗教份子殺死,沒有好好交代;好像是為了男主角的孤苦伶仃而非死不可的樣子。為了悲情而悲情,太廉價了。
4. 我骨子裡不太相信西方的製片有能力處理東方的題材。如果有能力,他們的能力也顯得無能,因為,他們對於東方社會充滿了傲慢與偏見,總覺得東方社會是落後的、野蠻的、不文明的;生活在東方社會裡的個人,是可憐的、無能為力的、等待救贖的。
5. 我骨子裡不太相信有錢的西方人有辦法理解並刻畫出東方的貧民。如果有辦法,也是很表面的。如果他們無法了解東方的貧窮,有很大一部份是來自於西方人的權勢與侵略,巧取及豪奪,蠶食與鯨吞,那麼,所有以「東方貧民」為主題的西方電影都是不足以期待的。
根據以上所言,我發現,我骨子裡有某種「將西方與東方對立起來」的認知,而這種認知同時又反映著我的粗淺。
2 則留言:
我喜歡誘‧惑,
尤其喜歡它對流言的詩意解釋,
不過現在的開放式結尾,
好像氾濫到一種走火入魔的境界。
對,我也喜歡電影對於流言所採取的解釋,好像有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