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4月13日

為愛朗讀

〈為愛朗讀〉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

朗讀,在概念上有著坦誠、揭露的意義;讀詩、讀劇,意味著將詩中、劇中人物的內心,透過朗讀的方式,揭示出來。

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在於,一方面為愛而朗讀,另一方面為愛而保密。

韓娜坐在法庭的被告席,坦誠年輕時曾擔任德國納粹黨的衛兵,負責將關在集中營的猶太人運送處死。法官拿出一個證據,是一份關於事件參與者的報告,問她報告是不是她寫的。韓娜猶豫了。法官拿出紙筆,要驗她的筆跡,韓娜推開面前的紙筆,說:「報告是我寫的」。

法庭的旁聽席上坐了一名法律系學生麥可,知道韓娜在說謊。麥可想起當年十五歲時,成天跑去一個比自己年長許多的女人家,朗讀課堂上的文學作品給她聽,但這個女人卻像個謎,令他又愛又恨,即便她選擇離開他,也沒有留下一句話,就這麼一走了之。這個女人是他的初戀,她就是眼前的韓娜,受害者和聲援者口中的「臭納粹」。往事歷歷在目的當下,他恍然大悟:喜歡聽他朗讀的韓娜,根本不識字。

不識字的人,如何寫報告?但,韓娜寧願謊稱報告是她寫的,也不願告訴任何人——包括麥可——她不識字。不識字,是韓娜的秘密。

麥可陷入抉擇。如果他不挺身說出真相,韓娜將成為謀殺事件的決策者而被處以重罪;如果他作證,告訴法官韓娜不識字,撰寫報告者另有其人,韓娜便可從輕發落。

最後,麥可沒有站出來。因為,那是韓娜的秘密。

這便是愛情。一方面為愛而朗讀,另一方面為愛而保密。

其他被告被判了四年;韓娜,為了守密,寧願去當謀殺案的決策者,最後被判處終生監禁。

韓娜坐牢期間,有一天,麥可重新翻開當年的文學讀本,用錄音帶朗讀下來,寄給韓娜。韓娜聽著一段段錄音,想起過去,更憧憬未來。她拿起筆,聽著錄音帶,開始習字,她到獄中圖書館借了很多書,充實枯竭的內心。她學習寫信,寄給麥可,也寄情於麥可。

二十年後,韓娜獲得假釋的機會,出獄前,麥可去看她,告訴她住處和工作都安排好了。時隔幾十年後的相見,愛情早已不復當年,就連普通朋友間的溫情都顯得不那樣純粹了。韓娜一心想再續當年,但麥可已不再是一往情深的小子,社會歷練已使他成為一個充滿正義與道德感的律師,幾句話談下來,韓娜在麥可眼中,再也看不到當年的愛情,甚至看不到寄來錄音帶的友情,她看到的是麥可的語帶保留與心懷警戒,看到的是自己無論怎樣努力,仍是納粹的幫兇。

韓娜絕望了,韓娜自殺了,站在一冊冊使自己見識愈來愈高的書本上,頸子套向吊繩。

麥可聽監獄管理員朗讀韓娜的遺囑。韓娜請求麥可,將她存放畢生積蓄的錫罐子,交給當年在法庭指控她的那名集中營倖存者。

麥可哭了。這時他明白了,韓娜並未失去良知。

韓娜明白,唯有一死才能證明她的良知。因此,與其說韓娜是為了愛情的絕望而自殺,不如說是為了捍衛自己做為一個人的尊嚴及良知而死諫,只是進諫的對象不是當年的什麼受害人,而是這位過去守護她的秘密、曾使她生命更圓滿的朗讀者麥可。

韓娜的愛韓娜的死,是麥可難以抹滅的記憶。何謂正義、道德,何謂愛與人性,已不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直到韓娜去世多年後,他才漸漸放下一切,願意敞開自我,和女兒提起這個埋藏心底的秘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