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4月6日

第八問

外甥女小妞還不會說話,但她的情緒完全可以透過簡單的聲音、動作和表情傳達出來,大人們也都看得懂。

例如,當她發自肺腑地呵呵笑,表示她很開心;當她張開雙手而嘴角揚起討好的微笑,表示她需要抱抱;當她發出噗噗聲順便噴出口水的時候,就像是發出噓聲的球迷,代表她喝倒彩,開始不高興了;這兩天,索性連口水都懶得噴,直接嘟起小嘴來;如果更不高興,便開始大叫;仍不滿意,便連續大叫,直到大人投降為止。

有一晚,姊夫在抱她哄她睡覺,中途和姊姊換手,跑去忙別的事,等忙完回來再度接手,哄著哄著,她忽然連續大叫加大哭,哭得全家都跑進房間看她,以為發生了什麼事。

所有人輪流抱她哄她,希望她別再哭了,但是沒用。後來,哭聲才漸漸變小。

第二天早上,聽姊姊談起。原來,當時是小妞在抗議爸爸:「怎麼可以哄我哄到一半跑去忙別的事情。我正準備睡覺耶!」


因此,哭聲之所以小了下來,是因為姊夫不斷向小妞道歉:「對不起對不起,把拔不該放下妳的……」道歉後,小妞才很給面子地不哭了。

小妞似乎聽得懂大人的話。或者,因為聽得懂那些話裡所夾帶的情緒,才會跟著笑,跟著哭,以及跟著不哭。

小妞不會說話,但她似乎不需要說話。她有自己的語言。她的溝通力其實是很強的。這使我不禁想起「說」這件事。

第八問是:如果「說」不是為了溝通,那麼它的作用何在?如果「說」是為了溝通,那麼它究竟發揮了多少溝通的作用?人世間那麼多的美好及紛擾皆因「說」而起,「說」是否在促進著但同時又在阻礙著溝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