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2月19日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看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我又想了幾個問題並試圖找答案:

1. 片名有何趣味?

Benjamin是養母起的名字;Button是鈕釦,是棄養他的生父所從事的職業,最後還想將家族企業由Benjamin繼承。從Benjamin Button這個姓名,可看出他不尋常的身世。

無論自然抑或人文科學,都有所謂的「個案研究」(case study),將個案逐一以顯微鏡的方式進行觀察、分析、推論、歸納、結論。Benjamin Button不但是一個case,而且是稀奇的個案 (curious case)。

因此,從片名便可推知Benjamin真的很稀奇、很個案、很特別,只是在這個特別的Benjamin身上,我們仍可產生共鳴,因為,我們也有特別之處,也有可能會是別人眼中的某個 case,或者成為 case study 的對象,甚至是另一樁 curious case。

2. 結構是否太鬆散?

電影是一個片段又一個片段組織而成,橫跨的時空範圍很大,難免會有蜻蜓點水、大題小作的印象。但,由於全劇的出發點是女主角臨終前聽女兒念Benjamin的日記,使得結構上包含了兩方面:第一,女主角回憶Benjamin;第二,Benjamin回憶人生。由於是回憶+回憶,使得片段式的情節安排變得非常合理,因為以我的經驗而言,回憶本身就是片段式的,回憶所橫跨的時空範圍也很大,因此,全劇的結構並沒有不合情理,鬆散但恰如其分。

3. 部分台詞為何如此心靈雞湯?

這點確實對我有點小干擾,我並不喜歡一邊看電影一邊聽老師上課,而且雞湯喝多了,難免會膩。但仔細想想,這樣的語言安排並不會說不過去。如同前面所言,這部電影是「女主角的回憶+男主角的回憶」,以我的個人經驗而言,一個人最深沉、最深刻的回憶,往往便是這些金玉良言,或是某些人說的某些話。我相信台灣有很多人是靠著聖嚴法師或「葉教授」的隻言片語在過日子。

我的好友曾和我說,已故歌手薛岳有一首歌,歌詞足以做為人生的哲學:「如果還有明天,你要怎樣裝扮你的臉;如果沒有明天,要怎麼說再見。」

我想,將來我的好友要回憶曾經走過的人生歲月時,一定不會忘記這段歌詞的。

因此,重點不在於心靈雞湯式的台詞好不好,而在於以此做為角色的回憶,是否妥當?

我的答案是:妥當。而且,編劇真聰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