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7年3月30日

為什麼寫實劇演員的身體容易被遺忘?

我喜歡看寫實劇,尤其是不著匠氣的寫實劇(這很弔詭,因為愈是不著匠氣的作品其實愈需要匠氣),但最近我在想,為什麼寫實劇演員的身體容易被遺忘?

例如,我喜歡《求證》,覺得演員演得好,但至今戲裡沒有一個演員的身體(包括表情、肢體動作、走位)令我留下深刻印象;今年一月在香港看北京人藝的《茶館》,演員也演得好,現在我仍記得某些演員的聲音和一些聽起來舒服無比的話,但就是記不得他們的身體。完全記不得。

反而是鄧樹榮導演的《帝女花》,這齣學生演的老戲新編,某種介於寫實與寫意間的另類,其中有些演員的身體我還記得──雖然他們的身體顯然還需要再訓練。鄧導說每次排戲時他都從身體開始,用的應該算是梅耶荷德的方法。

如以電影為例,我看過最好的是《沈默的羔羊》安東尼霍普金斯,但也只記得他的表情,頸部以下的其他部分則沒那麼強烈。不過這和導演有關。這和電影有關。畢竟電影不是劇場。

我想,寫實劇演員的工作邏輯是這樣的:從台詞建立角色真實,從話語帶起角色行動。於是我問關姚幾個問題,後面是她的答案。

1. 要達到角色真實,有沒有可能身體先於言語?可能。
2. 如果可能,那麼在言語加入以後會不會把身體吃掉?不會。
3. 有沒有成功的例子?《終局》,我以前演過。
4. 可是《終局》不能算我認為的寫實劇;這樣好了,如果演田納西威廉斯的劇本,有沒有可能以這樣的工作方式,同樣達到寫實劇要求的真實性?

關姚沒答,皺起眉來反問我,後面是我的答案。

1. 你所謂的「身體」,是指風格化的還是比較生活化的?……如果是風格化的。
2. 那要看風格到什麼程度。太風格就不寫實了啊。身體風格最後還是要和角色的內在真實結合在一起,不是嗎?……是。

這個「是」,結束了這場五分鐘的教義問答。我好像才明白了腦海中盤旋的假設,它是:演員的身體要風格化,才能讓觀眾留下印象。

例如:京劇、默劇、舞劇;鄧樹榮的《帝女花》。或者,鈴木忠志的《酒神》。

但是,如果這個假設是錯的,我想問:

1. 在劇場裡,寫實劇的演員能不能靠日常化的身體性,讓觀眾留下印象?
2. 如果能,要怎麼做?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但是回到問題的源頭
為什麼要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要對什麼留下深刻印象?

我對酒神演員們的身體都印象深刻
但對我而言那還是爛戲一齣
(可能已不在你所說得寫實範疇)
同你所說
我也記不得安東尼霍普金斯頸部以下
但是我對漢尼拔印象深刻

角色是我較重視的部份
戲的整體也是我較重視的部份

如果這樣說好了
今天我是一個演員
我有企圖心
想要讓觀眾對我的角色印象深刻
我該怎麼做?
(我是說對我的角色印象深刻
而不是我的身體)

這樣問是不是比較好?

Messenger 提到...

Dear 婉柔,

會有這樣的提問,主要是思考到不同的表演風格及肢體。很多人覺得寫實表演的演員肢體很差,或者,不重視肢體,所以在看寫實表演的時候只看故事,只聽台詞,而忽略了演員的肢體其實也是很精彩的。所以我才在想,寫實演員該如何表現他們的肢體,讓觀眾驚豔於原來寫實演員的肢體控制力也很強。

妳說的我也同意,換成妳的問法也會比較嚴謹。但重點便不是在我強調的肢體上,而在於角色上。對於角色的表現,不同的表演風格自有方法也會自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