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5月28日

青春玉簪V.S.青春歌仔

新聞報導需要引人入勝的話題,也需要吸引目光的標題。有的標題中規中矩,有的喧賓奪主。例如,這是聯合報的藝文版所報導的崑曲「玉簪記」,新聞標題如下。

聯合報:白先勇青春夢》新版玉簪記 美學更勝牡丹亭

中時也有兩篇報導,標題分別為:

1. 白先勇口中的俏道姑與書生 沈豐英、俞玖林來了 《玉簪記》續戲緣
2. 新版玉簪記 千年古琴當伴奏

顯然,對於崑曲「玉簪記」的演出報導,兩大報的標題,下得中規中矩,內容也觸及了「千年古琴」、「演員」與「美學」。雖然白先勇很搶戲,但標題並不離題,也不會令讀者忘了「玉簪記」才是主角。

然而,同樣很青春的八大金鐘劇「青春歌仔」,日前辦了一場首映會,也即將在5月30日晚上七點在八大首播。雖然兩大報都有報導,但新聞標題如下。

聯合報:馬妞巧遇馮光榮 好尷尬
中時:梁正群被爆與梁赫群不同媽

看到這種標題,會聯想到「青春歌仔」是怎樣一齣戲嗎?不會。除非「青春歌仔」主要在談怨偶重逢、同父異母,否則這種標題有何用意?

用意很明顯,為了聚焦、吸睛;只是聚焦的對象不是戲劇本身,目光的重點不在「青春歌仔」,而在於所謂名流的私生活與八卦,並以「讀者愛看」為由,日復一日在炮製,不厭其煩的向社會大眾餵食。

如果「青春歌仔」真的是一齣關於怨偶重逢、同父異母的戲,那就不得不承認這是很高明的宣傳手法,但從「青春歌仔」被整篇報導徹底邊緣化看來,又不得不承認這在喧賓奪主,模糊焦點。

我尚未看過「青春歌仔」,但會顧名思義,大概是與年輕人和歌仔戲有關的一齣戲吧。話題再怎麼勁爆、標題再怎麼聳動、讀者再怎麼愛看,就算無法就戲論戲,新聞標題及報導內容也不該差很大,大到這種程度吧。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只能說報紙沉淪,又一筆!
這怪得了蘋果嗎?怪自己墮落啊!
----痛心者

Messenger 提到...

痛心者:

別太心痛了。我覺得人生有一部份的樂趣,是來自於保持清醒,去看報紙如何沈淪。

當然,沈淪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沈淪是必然的,好像除了保持理智去笑看它以外,並沒有更快樂的選擇,是吧?

況且,說不定我也就是那個使報紙沈淪的共犯,因為我每天還固定會去買一份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