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的劇本課,我特別請同學們在繳交完整劇本之前,先寫出一幕、一場或者一個段落交給我,藉以檢視他們在台詞寫作上的狀況,也好及時發現問題,對症下藥。同學們普遍反映,寫出來的篇幅比預期得少,故事似乎一下子就寫完了,也未達到原本預期的頁數,台詞量不易擴增,真傷腦筋。
於是,我請同學們檢驗劇本裡的人物。有人便有事,劇中人物便是故事的由來,如果劇中人物沒什麼事,就不會有故事;如果劇中人物無事想做、無事可做,甚至事情來了也沒有反應、沒有行動、顯得無所事事,那麼,就不可能有故事。在一個出色的劇本中,人物不可能沒事,事情若非出於自身,便從自身之外而來,不論怎麼來,人物總可以動起來,而人物一旦動了起來,便會產生故事。一個回應事情而據以行動的人物,還怕沒有故事嗎?當人物有了這樣那樣的故事,還怕沒有篇幅嗎?
那麼,同學們應該如何檢驗人物?方法一,摸清人物的性格,自性格去發想、去延展。例如,如果人物剛失戀不久又遇上情人節,如何獨處?是吃零食、吃甜點舒壓之後相信明天會更好,還是自暴自棄到大吃大喝胖死自己為止,又或者和好朋友講手機講到電話費破萬爆表,還是獨自放聲唱歌恣意跳舞自娛娛人卻惹來鄰居抗議……看到了沒?任何一種都是性格的展現!靜靜窩在房間裡哭泣也是性格的展現,重點是,要展現出來!如果一個失戀不久又遇上情人節的人物激不起內外在任何感受或者沒有透過適當的方式予以展現,那麼人物的性格便難以刻劃。例如,一名父親發現兒子在學校被同學打,除了檢討兒子、數落兒子以外,有沒有可能想去了解兒子為何挨打、誰對誰錯?如果後者沒有違背父親的性格設定卻沒被寫進劇本,那麼他的性格便大打折扣而顯得怪異,換言之,本該寫進劇本的台詞一旦被作者忽略,篇幅過短也就絲毫不足為奇了。
方法二,確認人物的渴望與目標。例如,我渴望成為運動員,我的目標是通過徵選進入校隊。好了,我的目標如願以償,當天我開心得手舞足蹈,擺了一桌請客,度過我最最快樂的一天,豈料回宿舍後接獲通知,名單出錯了,進入校隊的其實是和我同名同姓的另一位,不是我,當下我的心情從雲端跌到谷底,又急又氣又罵又哭,懷疑有人惡作劇的同時也檢討是否自己不夠好,甚至揣測評審故意把我做掉……看到了沒?我一前一後截然不同的情緒,皆與我的渴望和目標有關,一旦滿足了達成了,我又喜又樂,反之則既悲且憤。換言之,人物的渴望與目標,決定了人物的情感;體察到人物的情感,就能擴充劇本的內容。一般而言,同學們因抓不到人物的情感而不知道應該寫些什麼,但抓不到的關鍵在於不了解、不確定人物的渴望與目標。當人物的渴望和目標是明確的,那麼會據以衍生出怎樣的情感,便不會太難了。
運用這兩個方法並體會一下是否覺得「可寫的東西」變多了?試試看,也寫寫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