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1月11日

沒有人物的《白色緞帶》

《白色緞帶》沒有人物。

不會吧,人物很多呀。從馬上摔下的醫生,以「白色緞帶」教育小孩的牧師,坐擁莊園的男爵,耕作莊園的農夫,替醫生顧家的產婆,人物一堆。不但如此,這些人物各有各的家庭,將這些家庭的孩子合計起來,人物更是一大堆。

這些人物在做什麼?歸納起來,不是和性有關,便是和暴力有關。性可以很單純,例如教師追求男爵家的年輕保姆;也可以很狂野,例如醫生對產婆始亂終棄,又和自己女兒亂倫。暴力可以很大人,例如老農夫的兒子為了母親不白之死而去劈爛男爵家的高麗菜園;也可以很小孩,例如大男孩為了一把笛子,將小男孩推下水去。更重要的是,性與暴力的行為,可以有前因後果,例如報仇;也可以毫無來由,很無厘頭。如果你要去追問每個人物為什麼會這樣那樣,你只會獲得50%的滿意答案,如果你要對另外50%追根究底,你不是感到失望,便是覺得困惑。

整部電影來自於一名老人的記憶。他是當年愛上男爵家保姆的年輕教師,根據他當年的印象,回憶了這場《白色緞帶》。透過他的眼睛,於是有了上述人物,以及他們的性與暴力,而根據他的判斷,最大的暴力集團正是受「白色緞帶」教育的牧師之子之女,然而,他的判斷一如他開始回憶時所說,可信度不見得很高,換言之,他的判斷並非解釋這些「亂象」的唯一答案。

因此,每個人物就像一道又一道黑影,自一名老教師的回憶中持續閃現而又閃過,他們表現在外的性與暴力特質,在過了一段又一段時間以後,留下來的不過是一則接一則的流言,真偽難斷。所以我說《白色緞帶》沒有人物,有的只是根據主觀的回憶,所投射出的人影,以及關於性與暴力的八卦傳聞。

偏偏,人生的實相就是這麼一回事。人最後留下來的,不過就是些人影,和一些當時覺得很驚天動地的狗屁事。

看麥可漢內克的電影,總令我不禁讚嘆:「原來電影可以這樣拍!」《白色緞帶》也不例外。選擇以這種手法處理人物,只能說導演真有自信,而孕育這種創作的文化土壤更是可敬。但,身為有主觀偏好的觀眾,在看到部分片段以大量的說話來交代劇情和人物關係時,我仍感到導演的心虛,畢竟,那些無言的沈默運鏡是如此有力,因而使得某些喋喋不休的說話場景相形見絀。

但話說回來,片中時而無言、時而多言、既舒緩又猛烈的節奏,很特別而迷人;如果你曾和老人家聊過天,你就會知道他們每當在憶往時,幾乎就是這樣的節奏:一下子沉靜不出聲,一下子話匣子關不住。

為了避免像一名話匣子關不住的老人,就此做個總結吧。《白色緞帶》絕對是有個性的電影,但如果說這是麥克漢內克所拍攝過最好的一部,我會有所保留。我總覺得電影可以更「好看」一些,雖然「好看」的定義只有我自己知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