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12月24日

耶誕節快樂

我念大一時,教歷史的是周惠民教授。或許他知道我們這些「準公務員」不需要太專精的歷史知識,因此他上課時講的多半不是什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反而常聊一些生活上的事。有些教授也聊,但沒有他聊得這樣精彩。

例如他會說,他想成立一個「抗稅黨」,尤其當他看到電視上的立委在扯國會的麥克風,組黨的慾望就特別強烈。理由是,那些麥克風都是用人民的納稅錢買的,立委隨隨便便拔壞一支麥克風,等於是很輕率地在浪費人民的血汗錢。當時我才十九歲,對於個人和體制的關係是很無知的,這種說法令我印象深刻,給予我很大的啟發。

他也會聊一些文化現象。例如,吃餃子配酸辣湯,是外行人的吃法;真正會吃的人,吃餃子要配餃子湯,「原湯化原食」。又如,12月25日的確切說法,應該是「耶誕節」而不是「聖誕節」;因為,對於天主教基督教以外的其他宗教而言,各有各的「聖誕」。例如釋迦牟尼有其「聖誕」,媽祖有其「聖誕」,如果你是耶穌基督的信仰者,12月25日當然可以是你的「聖誕節」,但對於其他人而言,這天便是「耶誕節」。

去年,當我處於身心困頓的低潮期,曾經好好讀了《新約聖經》,筆記全寫在去年的日誌裡。那是一部很動人的書,讀起來十分享受,也曾與那些想拉我入會的朋友一起討論與辯論。

一年以來,我偶爾仍會想起當時獨坐書桌前的閱讀時光,以及書中慰藉我的隻言片語,但或許是緣分未到,也或許是早已擦身而過,我始終沒有成為信仰者,也沒有和耶穌基督連結出更深的關係。我喜歡《新約聖經》,喜歡聽Good TV轉播的約爾演講,也喜歡每年此時的過節氣氛,但我稱呼這天,仍是「耶誕節」而不是「聖誕節」,周惠民教授在這件事情上對我的影響,從我十九歲起,直到今天。

祝福我所有的朋友,無論在何方,是順境是逆境,耶誕節快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