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讀《浮士德》,是大三那年。
至今,我仍依稀記得當時坐在政大圖書館地下一樓閱覽室,桌上擺著紙筆,捧著這本很有名卻看不懂的「天書」,一頁翻一頁。
那本中文翻譯的版本,現已忘得一乾二淨,倒是當年的筆記——滿滿寫著我認為很精彩的台詞——仍留在書架上,沾了不少灰垢,一頁接一頁。
12年後,當我人生的一頁來到33,想不到在2009的第一個月,我會再讀,第二次讀完這本厚達五百多頁,一萬多句詩行的天書。
本來,我打算讀一本現代的,中文的,而且非劇本的書。我的目光掃過整排書架,掃來掃去,最後,我伸手去拿的,居然是這本古老的,國外的,而且是劇本的《浮士德》。真想不到啊!即使我試著去想,也摸不清為什麼這是我的選擇。人生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
借劇中的情境來說,或許,我是被書之幽靈召喚的吧。
這部中譯本,譯者是中國大陸的楊武能先生。大約三年多前,我在公館的問津堂買到她,卻始終沒看完,連一半都看不到便扔進書架。不是譯本的關係,而是這劇的本身。其厚其博其難,總令我卻步,半途而廢。翻開前,她彷彿對我說:「你準備好再進來吧!」翻到一半,她又說:「進不來就出去吧!」等我出去以後,又感覺她在偷笑:「嘿,不信邪。早提醒過你。」
這一次,我再也沒有出來,雖然我不知道究竟進去了沒有。我花了三個禮拜待在裡面,看樣子好像是進去了。真進去了嗎?好像有,又好像沒有。
可以確定的是,大三那年我並沒有看懂她;就連現在,第二次讀後,也談不上看懂了。只能說,她有我懂的部分,有我不懂的部分。懂的部分,比12年前多了一些,嗯,這樣也該知足了。
許多人談起浮士德,說的不外是「浮士德拿靈魂出賣給魔鬼」這句話,並據以引申,批判某種人物的某些作為。我必須說,以我讀懂的那一部份而言,說這話的人,只抓到浮士德最表面的意義而已,而用這話來罵人,其實不是在罵人,而是在抬舉、在讚美那挨罵的人。
或許,當他們知道為什麼浮士德拿靈魂出賣給魔鬼後,便不會這樣引喻失義了。
這個結論,是我讀懂的某一部分。某一小小的部分。
或許,多年以後,我會再次讀她,然後推翻己見,見證我現在讀懂的那一部份,依然很無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