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8年5月29日

人生所為何來(二)

「追探自心」尚未開始,先來了一場病。直到現在,都還沒完全康復。

病的症狀很怪,它讓我渾身不舒服:上氣不接下氣,呼吸困難,心悸,顫抖,疲倦,胸悶,頭暈,喉嚨有異物感,肚子痛,失眠……通常是一個接一個來,偶爾是兩三個同時出現。我跑遍了門診,哪痛就往哪跑:心臟內科,胸腔內科,肝膽腸胃,耳鼻喉科……醫生完全檢查不出我各個器官有什麼毛病,後來,有醫生便推斷是「自律神經失調」,也就是俗稱的「焦慮症」,病因和壓力有關。

朋友形容得好:我這種一一冒痛的症狀,就好像有一個要降符咒的人拿了根針去扎草包小人,草包小人上寫的是我的名字。

起初,我難以忍受這根針,覺得它扎得太重,扎得太久;過了一段時間後,我明顯感到自己較能平靜地面對它。我形容它像是一名頑劣的小孩,在我體內到處撒野。我對自己說:你再怎麼不滿,總還容得下一個貪玩的孩子吧!

類似這種自我安慰的話還有:「你不要為了一棵樹,而放棄一片森林。」「你算幸運的,有人的針比你粗得多,有的針還是鐵杵哩。」

這些自我安慰的話使我了解,原來我一直低估自身的正面能量。我想到多年以來,我很少用正面思考,或不習慣用正面思考,我不曾對自己說:「你這樣做已經不錯,就這樣吧!」反而是:「你這樣做還不夠好。再來!重來!」

我想,這和這幾年的劇場創作多少有些關聯。對我而言,創作最大的敵人是自滿,在創作的路上,我總覺得作品有所不足,從未感到滿意過,這樣的觀念一旦帶進生活,很容易變成吹毛求疵的完美主義者,原本積極良善的求好心切,也變成一味苛求,不知自制。不知壓力是否因此而來?不知「焦慮症」是否因此而來?

是與否,我都不想再看醫生了。聽說醫生對於此症通常會下兩種藥,一是鎮靜劑,二是安眠藥,兩種藥我都想敬而遠之。有朋友建議最好別服,因為吃了便停不了,而且一旦停了,症狀復發的不適程度,將更甚以往。不過偶爾,當體內某處持續發痛而令我懷疑是不是有其他不好的病變時,仍不禁有看醫生的衝動,這時,我便對自己說:「難道你對自己是如此沒信心嗎?」不,當然有信心!很奇妙的是,當信心喊話以後,紛雜的念頭會漸漸平息,奔亂的疼痛亦有所舒緩。

信心喊話也好,正向思考也罷,這些我原有而深埋多年的特質,因這場病痛而復甦,因這場病痛而重啟。它們匯聚為溫柔的音符,給予我撫慰,賜與我啟示,告訴我:關於病痛何時才離開我,我只能盡力不能決定;關於我如何與病痛共處,並且舒服自在,我既能盡力又能決定。

經這些日子以來的摸索,我發現與病痛共處並且舒服自在的關鍵之道在於心,在於方寸之間如何運作,在於一念之間如何轉化。

我要修心。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有此一說

情緒無絕對的意識
是心的思想在辨別

還有喝茶也很好

naiwen 提到...

我想
找朋友聊聊也不錯
雖然我不是一個好朋友

Messenger 提到...

謝謝乃文,我這篇文章讓很多人以為我怎麼了,其實沒有,只是反思一些事情而已。很嚴肅的反思,所以請放心,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