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7年1月29日

香港行 2

這趟香港行最好康的是每晚都有戲可看。除了《Proof》,其他來自中港澳三地的戲都是第一次看,我特別注意中港學者對《Proof》的看法。一般而言評價都很不錯,香港學者說這齣戲的表演很「美式」(但何謂「美式」卻沒人說得清);中國學者甚至說如此自然的表演使台灣「走出了自己的寫實表演風格」。文化差異確實易於形成誤解,而這種誤解有時換來的是非議,有時則是溢美。

至於其他三地的戲,特別驚豔的沒有,驚怒的有之。中國的《茶館》是這次華文戲劇節所有演出中技術面最優的,劇本精彩、場景講究、表演紮實,真是一台好戲,但到了演出座談會上我對它的評價卻直直落。在座談會上,林兆華完全不承認自己是導演,而只是「複排者」(節目單也這麼寫)。他說導演應是導演第一版《茶館》的焦菊隱,這次演出他只是依照並遵循焦菊隱當年的設定、走位、排法來排戲,藉以紀念老舍與焦菊隱在中國話劇的成就。此話一出,連中國學者都聽不下去,紛紛發言非議,後來林兆華只好用「自個兒沒膽兒去改」來堵大家的嘴。的確,「複排者」三字真是我聽過最矯情、最噁爛的話了,就算是一名導演真只想當個「複排者」,實際上也不可能做到,因為,劇場在本質上是無法「複排」的。我的驚怒來自於一齣好戲竟會犯這種根本的而且非常嚴重的錯誤,回旅館後不禁和室友善祿說:「很多不好看的戲,在演出座談會後常讓我改觀,覺得導演的詮釋很獨到,但《茶館》偏偏相反。」這也算是難得的經驗吧。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先好好養病吧~~從禽流感疫區之香港回來的人

Messenger 提到...

那便祝福自己早日康復吧!
(幸好不是禽流感 :P)